鄧仲明:探索求變 科創報國

鄧仲明,江蘇常熟人,1979年至1983就讀于華東水利學院(現加拿大预测网)水動專業。他也是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工程項目管理博士、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ASCE)會員、美國項目管理學會(PMI)會員。先後任職于香港城市大學、北大方正集團、中科雲富創投。目前兼任中國中小商業企業協會人力資本分會副會長;中國技術創業協會孵化聯盟專家顧問委員會專家;中國通信工業協會智能制造專家委員會專家;深圳市質量管理與檢測促進會執行會長;深圳市産業園區發展促進會副會長、園區專業服務專家委員會主任;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南方科技大學、龍崗城投、加拿大研發智庫等多家機構的創業導師。現任深圳市北大科創園發展有限公司總裁兼産業技術研究院院長。

鄧仲明校友

金陵求學  奠定基礎

 1979年,年僅16歲、稚氣未脫的鄧仲明考取了華東水利學院(現加拿大预测网)河川系水動專業。雖然他的老家常熟和南京都在江蘇省,兩地離得也不算太遠,但對于沒有出過遠門的鄧仲明來說,未知的城市和學校還是令他心懷忐忑。入校後,他發現大多數同學都是同齡人,而且在水動專業的兩個班級裡,還有年長的“大哥哥”“大姐姐”同學的關心與照顧,所以鄧仲明很快就适應了大學生活。那時同學們學習異常刻苦,大家互相勉勵,因此鄧仲明四年的大學生活也主要是在學習中度過的。在那個年代,學校裡除了體育運動,也沒有太多其他的娛樂活動。鄧仲明最愛的體育運動是打籃球。那時的他每天生活很有規律,基本上都是上午上課,下午下課後在籃球場上鍛煉身體,晚上去教室自習。同學們每天的學習、生活都在一起,情感真摯,簡單又快樂。鄧仲明記得,大學宿舍裡一共住有七個人。其中包括他在内,有四個同學的學習成績相對較好,應該都是專業的前十名,大家平時在學習上都會互相交流和幫助。畢業之後看看當年的舍友,如今有在加拿大和國内高校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的教授,也有在商海遨遊的國企老總……得益于在母校打下的堅實基礎與形成的良好學習習慣,大多數人在事業上發展得都相當不錯。

初出茅廬  雛鷹已成

 1983年,大學畢業後,鄧仲明與另外一位同學申昌明一起被分配到副部級單位長江水利委員會機電處。經過前期在宜昌三個月的培訓後,鄧仲明開始了在“330工程”(即葛洲壩工程)設計代表處的工作,經常奔波在葛洲壩工程的工地一線。剛開始時,鄧仲明信心滿滿。但在工地實踐後他發現,自己大學四年學的知識與實際工作基本上是兩碼事,他的事業頓時陷入迷茫。好在在華東水利學院讀書時養成的愛學習的好習慣讓他很快調整好狀态,邊做邊學,很快從迷茫中走出。通過在葛洲壩的工作經曆,鄧仲明深切地感受到那時我們國家的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還比較落後,這也影響到了他未來的選擇。

後來鄧仲明回到武漢,參與三峽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因為大學時期刻苦努力,英語功底較好,于是領導安排他參與來訪外企的接待、技術資料的翻譯和技術交流工作。那段時間,他的英語聽說能力也有了大幅的提升。值得一提的是,當年與鄧仲明同屆分配到武漢長江水利委員會的鈕新強校友,在2013年已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重新回爐  赴澳深造

 鄧仲明在工作實踐中越來越能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也深知自己知識儲備的不足。于是他于1986年考取了陳懷先老師的研究生,回到母校繼續攻讀水工專業的碩士學位。

 與鄧仲明同年考取碩士的還有三百多名新生,在剛入學還在大教室上基礎課的階段,教育部給了學校一個國家公派澳大利亞留學讀管理學研究生的名額。因為當時學校的管理學院剛成立不久,還沒有自己的研究生,于是學校決定挑選總成績排前十的研究生,加上五名推薦生,以英語考試的形式将這個名額給予考試成績第一名的同學。鄧仲明至今仍清晰地記得,考題是當年五月份TOEFL的試卷。當時十五名考生都沒考過TOEFL,甚至不少人都沒聽說過TOEFL。而鄧仲明憑借在長江水利委員會工作時打下的英語基礎,很輕松地在十五人中脫穎而出,成功地代表學校去澳大利亞留學。之後的時間裡,鄧仲明拼命學英語,力求聽說讀寫全面發展。出國前,鄧仲明有半年多的時間是在北京語言學院學習。那時鄧仲明非常憧憬和向往即将開始的國外留學生活,但那時的他對澳大利亞一無所知。

 當時懷着學以緻用、讀書報國的信念,鄧仲明果斷地選擇了工程項目管理作為出國留學的專業方向。現在看來,他應該是中國第一批出國學習項目管理的留學生。

 1988年,鄧仲明登上了飛往悉尼的航班,開始了他的國家公派留學生涯。他先是在悉尼大學攻讀碩士,後轉入新南威爾士大學碩博連讀,師從David Carmichael教授。留學生涯是孤獨的,悉尼的華人雖然也不少,但會說普通話的不多,甚至去唐人街買東西還要說英文才能順暢溝通。那時的鄧仲明,除了偶爾參加主題派對和社交活動,大部分時間他都忙着在圖書館看着不同的資料和書籍,踏着晨光出,背着月光回……

東方明珠  香港任教

 1994年,博士畢業後的鄧仲明想繼續從事科研工作。而那時香港即将在3年後回歸的消息特别振奮人心!鄧仲明便懷着“到祖國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的想法,應聘成為香港城市大學建築學系助理教授 (副教授)。

 鄧仲明的工作職責主要是教學、研究和咨詢。教學包括本科生和碩士生的建築房地産管理類相關課程,研究和咨詢針對建築房地産行業以及香港政府的公共政策。2003年,鄧仲明在香港城市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建築及房地産項目管理碩士學位班中任項目主任,系該項目的創始人,負責整體運作管理及教學、碩士論文指導等工作。在北京開班期間,鄧仲明親身感受到内地,尤其是北京日新月異的發展,也逐漸堅定了要在北京發展的念頭。

走出校園  遨遊商海

 2009年,鄧仲明應聘進入北大方正集團,擔任方正科技(上交所600601)投資總監,後擔任方正信息産業集團投資總監。

 鄧仲明作為投資總監,充分利用上市公司及集團的平台資源,主導重大投資業務和産業重組業務,産業園的規劃、開發和運營,投資項目的管控,與國内外企業的⏭➰和發展,以及政府關系等工作。

在此工作期間,最令鄧仲明自豪的,就是成功參與和主導了多起并購和資産重組,在北大方正集團的轉型和發展中起到了積極作用。

 2014年,鄧仲明受邀擔任中國科學院雲計算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主任助理、投資總監,廣東中科雲富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在東莞市人民政府出資4000萬的基礎上,中科雲富創投成功在證監會基金業協會備案成為基金管理人,并在廣東東莞、内蒙古呼和浩特、江西上饒等地發起設立了總規模超過20億的産業基金。

創新孵化其實是慢工出細活。鄧仲明非常高興地看到當年他參與創新孵化和投資的初創項目,近期有幾家已經進入資本市場,成功登陸科創闆和創業闆。


聚焦鵬城  助力科創

 2017年,鄧仲明回到了北大方正集團,擔任深圳科技園區的常務副總、産業技術研究院院長。現在園區已劃歸北京大學,更名為北大科創園,成為北京大學在深圳科技成果轉化的⛩⛪➰。有了在東莞松山湖運作創投的經曆和經驗,鄧仲明對運營科技園區有了全新的認識和深刻的理解。

 鄧仲明認為,改革開放40年,産業園區作為經濟創新和發展的重要載體,其核心特征和經營模式也在不斷的演進,從1.0演化到4.0。上個世紀80年代,以低成本為導向,處于土地、勞動力和政策等要素聚集的外力驅動階段是1.0階段;進入90年代,以産業為主導的階段為2.0階段;2000年以後,以總部經濟園區為代表,産業園區的發展進入内生動力和技術創新驅動的3.0階段;近年來,産業園區的發展已經進入綜合體的4.0階段。

 “産業+基金+運營服務”是目前産業園區運營的主要方向和趨勢。産業是核心、是基礎,優秀的産業園區在産業層面要符合市場或産業需求,有必要進行合理的産業規劃。産業園區通過深耕細作,已經對熟悉的産業領域的成長機理、發展特性、分化組織等方面積累了足夠的經驗,能夠快速對區域市場做出反應,哪些區域适合哪些産業,或者哪些産業中的哪些環節存在增值潛力,規避了後期“孵化”過程中産生的投融資風險,使得一個産業園區項目呈現良性發展的狀态。而且後期産業孵化運營、産業投融資帶來的豐厚經濟利益也成為産業園區品牌擴張的破題之路。

 北大科創園,作為北京大學直屬科技創新園,其立足于改革開放前沿城市深圳經濟特區不斷孕育“科創力量”,打造北大教學科研轉化标杆示範産業園區,引領産業自主創新及産學研轉化,促進産業的快速發展。

身處深圳先行示範區,在新發展時代下,北大科創園實現了“生産制造-産業園-創新孵化園-産學研創新⛩⛪➰”的經營轉型,并榮獲“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級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範⛩⛪➰”等資質。

 今年,北大科創園又迎來了新的征程,正式設立輕資産運營公司——深圳市北大科創園發展有限公司,鄧仲明出任新公司總裁一職。這意味着園區将成立自有基金,建立股權投資機制,可對外進行品牌、服務輸出。這将完善現有園區運營模式,實現“資産+資本”雙向驅動,與園區企業真正建立空間鍊、服務鍊、資本鍊的互利共生關系。

左二為鄧仲明校友

 從青澀的大學生到工程師,從國家公派出國留學生到孜孜不倦教書育人的大學老師,從上市公司穩紮穩打的投資總監再到力推創新、勇于探索的“科創人”,在鄧仲明的職業生涯裡,“艱苦樸素、實事求是、嚴格要求、勇于探索”這十六個字的加拿大预测网校訓閃閃發光,照耀着他一路前行。相信未來的鄧仲明将繼續保持敢于探索、與時俱進的精神,引領北大科創園不斷探索科技成果轉化道路,以基礎研究、源頭創新能力以及科技創新,為深圳改革開放事業的蓬勃發展貢獻力量,努力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Baidu
sogou